欢迎访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网站!
ENGLISH | 中文版
  首页 > 特稿访谈 > 正文

专访:中国-东盟商务协会联合主席、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发布时间:2017-05-09 15:45:50

  新华社2014年9月17日: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走进“新华会客厅”,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东盟商务协会联合主席、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许理事长,您好。

  许宁宁:你好。

  主持人:非常荣幸能够邀请您来到我们的“新华会客厅”。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现在已经付诸实施,可以说给很多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那么许理事长,请您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许宁宁:好的,谢谢。中国积极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希望和沿线各国进一步增进友好关系、发展经贸合作的一个重大倡议。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大会上,中国领导人提出了这个倡议,得到了东盟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响应,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柬埔寨首相洪森等等都表示支持中国的倡议,愿意共同参与共建“新海丝”,要建好“新海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讲建议的话主要是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新海丝”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它是以经济合作为主干,以人文交流为支撑,是一个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友好关系发展之路。明确这个目的有利于我们确定一系列的举措,有利于我们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我们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推动“新海丝”的建设。

  第二,我们要把创新合作和务实合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新海丝”之路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它需要我们的务实行动来予以推动,推动“新海丝”的务实行动不仅仅是中方一家的事情,应该是一种共建。所以“新海丝”的创新合作、务实合作必须要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尽管提出了这么一个创新,必须要务实,也就是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以行动来落实我们的创新,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创新。

  第三,我们要积极推动升级版自贸区建设。在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合作中,我们率先建成了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已经于2010年1月1日建成,为了进一步密切相关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我们需要更大的开放市场,这就需要打造升级版的自由贸易区。相信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达到升级版的自贸区,能够推动双方建立经济合作更加密切。这是我们“新海丝”之路倡议中的一个具体行动,也就是以制度建设推动相互之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升级。

  第四,我们要大力推动双方之间的人文交流。因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多变化,一方面我们有着落实好“新海丝”这一重大倡议的有利基础、有利形势,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面临着区域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使得“新海丝”倡议得到有效的落实、有效的实施呢?特别需要有坚实的、良好的社会基础,民众之间增进了解、增进友谊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一项支持实现“新海丝”倡议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张高丽副总理提出了六点建议,其中第六点建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的社会人文交流。

  2014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在这一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就文化交流和合作开展了150多个项目,我想这不是终结,不是一个高峰,是我们进一步增进双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起始,今后我们双方之间每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应该是300场、600场甚至900场,就是一定要丰富起来。不仅仅政府推动,也要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各有效渠道来共同推动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这对“新海丝”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提到的文化交流是一个大文化、广义的文化,它不仅仅包括我们双方之间文化产业的合作,还包括影视的交流、演出的举办、文化产业在内的能力建设,而且包括我们双方之间进一步促进旅游合作、教育合作、青年合作、媒体合作等等。

  第五,大力加强双方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与东盟有着发展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有着双方之间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加强互联互通的现实需求,所以加强双方的互联互通也符合东盟国家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发展趋势,所以中国和东盟之间要大力加强互联互通。这个互联互通不仅包括交通设施等硬件方面的互联互通,也应该包括我们自己的互联互通,包括贸易的便利化等等,所以互联互通也是中国和东盟共同构建“新海丝”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因为互联互通了,双方之间联系方便了,才能更有效的增进合作、推进合作。这是我就“新海丝”提出的有关建议。

  主持人:好的,刚才许理事长提出的这些建议都非常全面。那么接下来想请问一下许理事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面临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该如何破解呢?

  许宁宁:在前不久也就是8月底,中国与东盟的经贸部长达成了一个重大的共识,就是在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部长级会议上确立共同打造升级版自贸区,它意味着双方将更大的开放市场,意味着我们将进行新一轮的谈判,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这三大方面的开放进行新一轮的磋商,这有利于我们之间增进合作,有利于给企业创造很多新的商机。然而要打造升级版自贸区并非一时,因为我们正在推动建设更大的自由贸易区,叫RCEP,它的中文全称叫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这是16个国家组成的自贸区,计划在2015年底谈判完成。RCEP里面包括中国在内,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在时间方面给了我们压力,就是如果在RCEP建成以后我们再去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话,可能相对来说它的意义就减少了一些。所以在今后的一年多时间,我们要谈判完成并且开始实施,这在时间上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现在区域经济形势发生很多新的变化,跟我们2000年提出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大的不同,东盟10国非常积极愿意跟我们建立自由贸易区,经过可研以后认为中国-东盟建成自贸区的话有利于东盟的增长。那么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设立自由贸易区能够实现更多的GDP增长、能够实现更多的贸易增长,在此情况下我们构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在这个区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东盟之间的自贸区出现了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至于2000年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情况,是中国和东盟第一个签订了自由贸易区,也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缓慢这么一个大的环境,我们如何更有效的推动升级版自贸区建设?特别需要我们双方之间增进互信。因为相互之间更大的开放市场离不开高度的互信,离不开相当友好的政治关系,那么互信在现在是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大任务。所以在开幕大会上,张高丽副总理提出要加强双方之间合作的第一大建议就是加强双方之间的政治互信,在开幕式的剪彩仪式上也是以互信作为一种形式,剪彩的领导人总共有15位,他们共同编制着经与纬的锦绸,打造新的丝绸之路,而把经与纬结合在一起的梭叫“信用之梭”。

  主持人:那么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给中国-东盟合作又带来了哪些机遇呢?

  许宁宁: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是这些年提出来的,也是中国愿意积极发展与中南半岛各国之间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的一个倡议。几届泛北部湾论坛都在推动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也进行了相应的研讨,尤其是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且就机制性建设进行了一些推动。但是,真正要打造好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最起码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要充分考虑到这条经济走廊的产业互补性。只有搞清楚了产业互补性才能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搞经济走廊,才能增强我们这方面的政治决断,如果搞不清楚经济互补性,相关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积极性跟你合作。

  第二,打造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特别要抓的一点是新加坡。中新两国要有积极性,新加坡是一头,中国是一头,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具有“走出去”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么一个有利条件。新加坡是东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沿线各国也有很大的投资,包括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都有很大的投资,尤其在越南。中新两国达成共识,可以说在沿线各国中是最重要的一对共识。中新两国以及沿线各国达成共识,我们一定可以建立好中新经济走廊。但是如果达成不了共识,推动起来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会事倍功半。

  主持人:最后想请问一下许理事长,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状况又如何呢?

  许宁宁:从双方投资情况来看,截至今年7月份,我们累计的双向投资是1200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在华投资800多亿美元,中国在东盟投资近4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在东盟的投资相当于东盟在华投资的一半,这是从绝对数上来说。从相对数来说的话,现在中国在东盟投资的将近400亿美元中,70-80%是近30年发生的,也就是说中国在东盟投资的增速这两年远远快于东盟国家在华投资的增速。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在东盟的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而东盟在华投资较去年上半年下降了19%,这种相对数的增幅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和东盟有了很大的经贸和互信,意味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形势积极的走进东盟开发市场,包括进入东盟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所以从势头上来看,中国企业前往东盟的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往东盟投资主要是在哪些国家呢?第一大是新加坡,更主要的是利用新加坡的区位优势、利用新加坡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港口中心之一的优势开拓区域市场。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发展比较快的有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我们是缅甸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是老挝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是柬埔寨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这在东盟各国外资的投资份额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这都是比较好的现象,也是东盟各国在中国进行招商引资、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的结果。

  从行业上来说,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从事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资源开发的多一些。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特点,因为中国需要有关的矿产资源,所以到了那边投资以后向中国出口。中国从事工程承包也强调竞争优势,所以承包的工程也比较多一些,后来也逐渐承包工程,比如承包桥梁、港口、道路、水道的建设。

  我建议中国企业应该更多的前往投资制造业,尤其可以借助东盟国家来开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比如说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就是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前往投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巴生港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是东南亚第二大港口(第一大港口是新加坡),是世界第十二大港口,所以中国企业通过进入巴生港在那边投资,有利于利用它的港口优势、利用它的500条国际航线来开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另外,巴生港有一个巴生港保税加工区,中国企业在这个地方投资不仅可以享受它的优惠政策,而且可以利用它的港口优势来开阔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所谓优惠政策就是它的保税加工区里面可以享受到免10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借助巴生港保税加工区,中国企业还可以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清真食品的合作,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巴生港,在那个地方成立了巴生港自由贸易区国际贸易和清真产业中心,它有现成的办公条件、住宿条件、工厂生产条件和产品展示的条件,同时也具有软件,比如免10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所以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在巴生港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已经进去的中国在那边成立的国际贸易和清真产业中心为中国企业走进东南亚国家提供一站式服务。我前段时间到当地去考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利的中国企业进驻马来西亚、进驻东南亚的一个重要据点或者说驿站。作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愿意协助中国企业积极的走进东南亚。

  主持人:好的。许理事长说得非常好,再次感谢许理事长今天能够作客我们的“新华会客厅”。


上一篇:中国-东盟谋划自贸区升级版
下一篇:许宁宁:老柬缅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投资市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9-2017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801084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