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网站!
ENGLISH | 中文版
  东盟十国简介 > 菲律宾 > 正文
国家概况

  国名 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面积 29.97 万平方公里。  

  人口9580万(2010年)。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禄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维萨亚人和比科尔人等;少数民族及外来后裔有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有70多种语言。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国民约85%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华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大马尼拉市(Metro Manila),人口1186万(2010年5月)。年均气温28℃。  

  国家元首 总统贝尼尼奥·西米恩·阿基诺三世(Benigno Simeon AQUINO III),2010年6月就任。


历史概况

  14 世纪前后,菲律宾出现了由土著部落和马来族移民构成的一些割据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70年代兴起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步侵占菲律宾,并统治长达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同年,美国依据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1942年,菲律宾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菲律宾再次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国被迫同意菲律宾独立。菲独立后,自由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1965年马科斯就任二战后第六任总统,并三次连任。1983年8月,反对党领导人贝尼格诺·阿基诺被谋杀,导致政局动荡。1986年2月7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贝尼格诺·阿基诺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在民众、天主教会和军队的支持下出任总统。此后,拉莫斯和埃斯特拉达先后按宪制当选总统。2001年1月,埃斯特拉达因受贿丑闻被迫下台,副总统阿罗约继任总统。2005年,反对派指控阿罗约弊选及其家人受贿,国会一度启动对阿罗约总统的弹劾程序。在执政联盟、教会和军队支持下,阿罗约基本控制了局势,国会于8月底否决了弹劾阿的议案。


政治体制

  【政治】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基诺总统主张打击腐败,建立公正的司法体系,发展农业,推进土地改革,菲政局总体稳定。  

  【宪法】 独立后共颁布过三部宪法。现行宪法于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过,由阿基诺总统于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该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体;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无权解散国会,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禁止军人干预政治;保障人权,取缔个人独裁统治;进行土地改革。  

  【议会】 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由24名议员组成,由全国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1/2,可连任两届。众议院由250名议员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从全国各选区选出;25名由参选获胜政党委派,另外25名由总统任命。众议员任期3年,可连任三届。本届国会于2010年7月选举产生。现任参议长恩里莱(Juan Ponce ENRILE),众议长贝尔蒙特(Feliciano BELMONTE, Jr.)。  

  【政府】 本届政府内阁于2010年6月组成,此后略有调整。截至2011年底,内阁成员28名:副总统杰乔马·比奈(Jejomar BINAY),文官长帕奎托·奥乔亚(Paquito OCHOA Jr.),外交部长阿尔韦特·德尔罗萨里奥(Albert Del ROSARIO),财政部长塞萨尔·普利斯马(Cesar PURISIMA),司法部长莱拉·德利玛(Leila de LIMA),农业部长普罗塞索·阿尔卡拉(Proceso ALCALA),国防部长伯尔泰勒·加斯明(Voltaire Gazmin),贸易与工业部长格里高利·多明戈(Gregory DOMINGO),公共工程与公路部长罗杰里奥·辛松(Rogelio SINGSON),教育部长阿明·路易斯特罗(Armin LUISTRO),劳工与就业部长罗萨琳达·巴尔多兹(Rosalinda BALDOZ),预算与管理部长佛罗伦西奥·阿巴德(Florencio ABAD),卫生部长恩里克·奥纳(Enrique ONA),土地改革部长维吉里奥·德洛斯雷耶斯(Virgilio de los REYES),内务与地方政务部长杰斯·罗伯雷多(Jesse ROBREDO),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长雷蒙·帕耶(Ramon PAJE),交通与通讯部长曼努埃尔·罗哈斯二世(Manuel ROXAS II),社会福利部长科拉松·索里曼(Corazon SOLIMAN),科技部长马里奥·蒙特赫(Mario MONTEJO),旅游部长拉蒙·吉米内斯(Ramon Jimenez),能源部长何塞·雷恩·阿尔门德拉斯(Jose Rene ALMENDRAS),新闻部长兼总统府发言人陈显达(Edwin LACIERDA),经济发展部长加耶达诺·帕德拉加(Cayetano PADERANGA Jr.),总统府幕僚长茱利娅·阿巴德(Julia ABAD),总统法律顾问埃德华多·德梅萨(Eduardo de MESA),总统和平进程顾问特莉西塔·德雷斯(Teresita DELES),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帕特里西亚·里古安南(Patricia LIGUANAN),国税局长金·哈辛托·赫纳雷斯(Kim Jacinto HENARES)。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全国设有首都地区、科迪勒拉行政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等17个地区,下设81个省和117个市。  

  【司法机构】 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审法官组成,均由总统任命,拥有最高司法权;下设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和市镇法院。检察工作由司法部检察长办公室负责,总检察长克莱罗·阿里拉诺(Claro ARELLANO)。  

  【政党】 有大小政党100余个,大多数为地方性小党。主要政党和团体有:  

  (1)自由党(Liberal Party):执政党,由菲第5任总统曼努埃尔·罗哈斯于1946年创立,早期成员主要是从菲国家主义党内分裂出来的自由派人士。70年代后期,该党在秘书长阿基诺的领导下,反对马科斯独裁统治,是推翻马科斯政权的主要力量之一。2001年阿罗约政府上台后,该党加入执政联盟,后又脱离执政联盟,并推选阿基诺三世参加2010年总统大选。阿最终以42%的得票率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现任党主席是阿基诺总统,总裁是罗哈斯二世。  

  (2)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LAKAS-CMD):系前总统拉莫斯于1991年底创立,由人民力量党、全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菲律宾穆斯林民主联盟、团结党等整合而成。主张实行两党制,通过修宪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改革选举制度,将总统任期六年一届修改为四年一届,可连任两届;主张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促进社会稳定。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增加就业,扶助贫困,加快私有化进程;倡导经济外交,奉行开放政策。1992年该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8年大选中败于菲律宾民众奋斗党联盟。2001年阿罗约就任总统后,该党成为执政联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该党针对2004年大选,对执政联盟进行再次整合改组。该党主席是前总统阿罗约,总裁是前众议长诺格拉雷斯,前总统拉莫斯任名誉主席。  

  (3)民族主义人民联盟(NPC—Nationalist People's Coalition),是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执政联盟—民众奋斗党(LAMP)成员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弹劾后,该党成为独立党派。现为众议院第二大党。该党支持修改宪法。为防止总统权力过大,主张实行议会制政体及实行两党制,支持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该党总裁是前众议员圣胡安(Frisco F. SAN JUAN)。


自然地理

  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共有大小岛屿 7107 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 11 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 96% 。海岸线长约 18533 公里。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年均气温 27 ℃,年降水量 2000 - 3000 毫米。


宗教礼节

 菲律宾人口6600多万,全国约有90个民族,其中马来族占85%以上。由于长期受西班牙统治和天主教的影响,约有85%的菲律宾人信奉天主教,是东南亚地区惟一的天主教国家。 菲律宾语(塔加禄语)是官方语言,同时也通用英语,政府公报及报刊大都使用英语,上层社会流行西班牙语。当地华人多讲普通话、福建话和广东话。


经济政策

  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80年代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放缓。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但其经济增速再度放缓。阿基诺总统执政后,增收节支,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和出口,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213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222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11年):7.6%  

  货币名称:比索(Peso)  

  汇率(2011年):1美元=43比索  

  通货膨胀率(2012年6月):2.8%  

  失业率(2012年4月):6.9%  

  【资源】 矿藏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48亿吨、镍10.9亿吨、金1.36亿吨。地热资源丰富,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3.5亿桶。  

  【工业】 2010年工业产值约为2.9万亿比索,同比增长15.2%。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1.3%。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15%。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70.1%,建筑业占14.0%,矿产业占4.8%,电力及水气业占11.1%。  

  【农林渔业】 2010年农林渔业产值约为1.2万亿比索,同比增长4%。农林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3%,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33%。  

  森林面积1579万公顷,覆盖率达53%。有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  

  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已开发的海水、淡水渔场面积2080平方公里。  

  【服务业】 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47.5%。2006年约为4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  

  【旅游业】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2011年菲接待游客3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主要旅游点有: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以公路和海运为主。铁路不发达,集中在吕宋岛。航空运输主要由国家航空公司经营,全国各主要岛屿间都有航班。  

  铁路:总长1200公里。  

  公路:总长约20万公里。客运量占全国运输总量的90%,货运量占全国运输货运量的65%。  

  水运:总长3219公里。全国共有大小港口数百个,商船千余艘。主要港口为马尼拉、宿务、怡朗、三宝颜等。  

  空运:机场163个。国内航线遍及40多个城市,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国际航运协定。主要机场有首都马尼拉的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宿务市的马克丹国际机场和达沃机场等。  

  (资料来源:菲国家铁路、陆地运输办公室、海洋工业局、菲律宾航空公司)


旅游资源

  【旅游业】 菲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2006年接待游客2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旅游业收入27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5%。主要旅游点有: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菲国美食

  "勒琼"(Lechon)是菲律宾典型的年节佳肴,以猪肉为主原料烧烤而成;而"阿多波"(Adobo)则是一道以鸡肉、猪肉腌渍熟煮的家常菜,由於腌渍的主要调味料为醋,故不易腐坏,且非常入味。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乌贼和牡蛎烹调而成的。除此之外,鲜鱼、蔬菜加上菲律宾特有的酸醋烹调而成的"派克苏皮纳加特",及以鱼或虾为主材料捣碎后烹调而成的"克尼拉尔",是相当具有菲律宾风味的名菜。"伊尼哈"则是类似炭烤的一种吃法,"雷利埃诺"是以螃蟹为原料的一种菜肴,看起来豪华,但相当便宜。  

  菲律宾的水果相当丰富,单是香蕉的种类就很多,而且吃法各有巧妙,如蒸过后洒上黑砂糖,颇有芋头的风味,油炸香蕉条,或烤香蕉等小吃,亦随处可见。其他如芒果、红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此外,还有一种类似金橘但皮是绿色的水果,菲律宾人通常是做菜时才使用,称之为菲律宾柠檬。


风土人情

  衣着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前,菲律宾人穿用棉纱、麻纤维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称"康岗",无领、短袖,下身用一条叫"巴哈"的布裹着腹部,上衣下摆略低于腰。衣服的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只有尊长着红色的衣服。现在菲律宾人的服装变化很大,西装在中上层人士中广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着则比较简单。男子上身穿衬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装裤;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头、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宾穆斯林男子着短外衣和宽大的长裤,围一条"沙隆"(一种花围裙)作为腰带。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妇女穿紧身的短袖背心,钉上两层金属钮扣,穿紧脚口的宽大裤子,或穿裙子。妇女象马来人一样结发型,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他们戴手镯、项链和耳环。  

  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女子穿着类似裙子,颜色鲜艳。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缠绕腹部,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  

  饮食  

  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他们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进食时用手抓。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婚姻  

  菲律宾各个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差异很大。一般菲律宾人多半是自由恋爱结婚。在广大农村则流行男青年弹吉他用歌声向他所倾心的姑娘求爱。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  

  土著人的婚俗多种多样。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一般来说,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地位不致旁落,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到了十四五岁时,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随时可以分开,男女另找对象。不能生育的,也随时可以分开。由于这些民族认为结婚的最大目的就是生儿育女,因此,在青年男女正式结婚前,接连试婚好几次的现象屡见不鲜。巴交人允许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必须作一些"预防"措施和仪式,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如果没有射中,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  

  菲律宾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由于来自欧美各国的游客较多,因此在菲律宾旅游时必须注意"女士优先"的礼节。此外,菲律宾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度,对基督教徒而言,教堂是神圣的场所,旅游者在菲律宾参观教堂时最好是穿着保守端庄的服饰。  

  在菲律宾,接受礼物是有讲究的。当你邀请菲律宾客人到家做客时,客人来时送的礼物是不能当众打开的,否则被视为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尤其是那些送礼不多的,客人会认为你是当众羞辱他,是在比较客人们送的礼物的厚薄,看重的是礼物的贵贱,而不是送礼这一行为。同样你也不能接受一件当众打开的礼物。通常的做法是,随手接过礼物,不声不响地把它放在一边,并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等下次再见到送礼人时,你可以当面致谢,同时讲出那件礼品是什么。  

  菲律宾的政府机关、商业界和学校都使用英语,人们日常见面无论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间也有拍肩膀习惯。


传统节日

  独立日(国庆):6月12日;  

  巴丹日(纪念二战阵亡战士);  

  4月9日;英雄节(纪念国父黎刹殉难);  

  12月30日;基督教主要节日(如圣诞节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9-2017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8010848号-2